大商帮,领先的商协会运营管理云平台

Shangbang News

/ 会员动态

追寻知青岁月,感悟红色之旅

发布时间: 2021-05-24 来源: 易容 点击率: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5月15-17日,长沙市岳阳县商会常务班子成员、部分副会长代表、党支部成员及入党积极分子20余人,在商会党支部书记、会长高步云的率领下奔赴陕西,开展了“弘扬红色精神,献礼建党百年”延安、梁家河党史学习行活动。在这段追寻梁家河红色旅的征途中,我怀着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循着革命前辈的足迹,认真聆听、用心记录,重温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踏上延安 初见梁家河

延安,一座让我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

作为一个地道的湖南妹陀,从小没少读《沁园春·长沙》,高二也曾读罢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诗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激情澎湃,歌颂的是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2020年秋的一个周末读完纪实文学《梁家河》,书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让我更加渴望走进西北大地,走进延安,走进梁家河,寻找毛主席的等革命家的足迹,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没想到这个愿望很快实现了。



▲梁家河风貌



2021年5月15日,我们到达西安北站。第二天,我们乘坐大巴用了近4个小时后到达梁家河村检票口,然后坐环保观光电瓶车不到10分钟进入一个村庄。初见印象,这是一个比韶山冲还偏僻、狭窄的具有典型黄土高坡的山山峁茆、沟沟岔岔的地方,四周是石头山,山上有依山而建的土窑洞,山沟中间一条河,河中长满了蒿草。通过一座小桥,才真正进入了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红色横幅:“陕西是根  延安是魂  延川是我第二故乡 -------习近平。”



▲梁家河村史馆





追寻知青岁月 接受青春磨砺

通过梁家河村史馆文献资料展览,从解说员和图片中听到看到梁家河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梁家河村民们住进了新房子,建起苹果园,卖起土特产,办起农家乐。展览馆同时记录了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知青插队的7年岁月足迹。



▲梁家河村史馆  知青名单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考入清华大学后于1975年10月离开。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从少年到青年,从群众到党员,从普通党员到村支部书记,和村里老乡们一起耕田种地、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打水井、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留下辛勤劳动的身影。他后来深情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那些年,他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克服了令人难以想像的“四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他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驻足窑洞 感悟激情




▲梁家河 知青旧居



走出梁家河村史馆,我们来到知青旧址。

初见窑洞,感到很新鲜,同时也感到有一种神秘。听导游讲述:这是一座1970年给知青们居住而修建的6孔窑洞,其中3孔在1975年办起了磨坊、代销点、缝纫社,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我走进窑洞,看到窑洞中土炕长度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身高,很难想象当时的艰苦,连人们晚上休息,腿都难以伸直,至今炕上保留煤油灯、小书桌、六六粉(老一辈的应该都知道),看了令人心酸。



▲知青旧址 习近平总书记睡过的土炕



一处处旧址,一个个故事,一件件旧物,无不诉说着7年知青的生活艰辛和为民办实事的身影。参观知青旧址的游客众多,相互拍照留念,我的内心是平静又热烈的,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驻足片刻,我用手感触着这的一栏一窗,木头雕花,印花玻璃,缝纫社3个字还赫赫在目,抚触陕北特色的绣花门帘,看到大大的囍字,我莫名笑了,想到《平凡的世界》中,娶媳妇叫婆姨,足见幸福小家外,现在村民们生活的喜乐祥和。



▲陕北特色的绣花门帘




阳光正好,

微风不燥。

你还年轻,

我还未老。

从知青旧址出来后,我沿着河边散步,想到自己来长沙的3年工作生活,也曾迷惘、彷徨过,3年的磨炼,过了思想关,现在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生活的难也好,工作中的困也罢,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希望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依然还是从前那个少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扫码关注我们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