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长征路上显英姿
1935年到1936年长征时,
红军正是沿着川西北毛儿盖—松潘—若尔盖一线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草地,
跋涉穿越了暗流丛生的茫茫沼泽,
向甘南地区行进的。
而红军长征时最艰苦卓绝的就是过草地这一时段,
据说过草地有三怕。
一怕泥沼。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没有树木,
没有炊烟,
有的只是黑油油的野草浸泡在黑黝黝的水坑,
水洼里。
草地的脾气大家摸不透,
稍不注意就会陷入泥潭,
泥沼一般很深,
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
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
怎么识别泥潭?
对于这问题的回答,
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泥潭往往在沼泽或者潮湿的荒野地带,
看见寸草不生的黑色平底就要更小心了。
如果非要走过布满泥潭的地方不可,
应沿着有树木生长的高地走,
或者踩在石南草丛上。
因为树木和石南都是长在硬地上。
很多户外指南指导说,
不能确定走哪条路时,
可向前投下几块大石或者跺脚,
看看地面是否颤动,
不行就绕道走。
唯一健在的长征女红军,
王定国回忆过草地时,
她说到:“有一次不小心进入了草地泥潭内,
还好当时体重只有50多斤,
要不然就陷下去了。”
除了体重轻者可以幸免遇难,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翻滚,
也能安然通过沼泽,
这些方法都记录在册。
二怕下雨。
沼泽区域气候恶劣,
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尤其是在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
使得本已滞水的泥泞的沼泽更成了漫漫的泽国。
而在夏季大雨过后,
草地经常弥漫沼气,
很容易就中毒,
对人和动物都危害很大。
过草地的时候,
战士们要一边担心脚下的土地,
一边还要当心吸入过量的沼气。
这样一来大家在过草地时甚至要屏住呼吸,
周围的静谧让人有些恐慌,没有生机。
曾经在一篇小说《沼泽地》中看到过
一幅以“沼泽地”为题的画作,
奇怪的是,
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地,
但是在画中却没有使用一点点绿色,
到处使用的是浑浊的黄色,
画中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
使人产生恍惚、悲壮的激情。
三怕过河。
草地中河水的深浅往往让人捉摸不透。
万一踩不对地方一脚踏空,
则易浅处没膝,
深处没顶。
河中的泥水浑浊不能饮用,
而且破了皮的脚泡过之后还会红肿甚至溃烂,
特别是女红军细皮嫩肉。
实际上,
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
很多女战士都患上了严重的脚气病,
甚至腿部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溃烂。
据记载,
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荒无人烟的水草地期间,
行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
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其中1000多女红军非战斗减员700人。
特别是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
静静地长眠在草地的成片成堆,
多达几十人。
但更多的活下来的人,
是靠信仰的力量,
靠战友情、同志爱结成的巨大力量支撑下来的。
正所谓:“心之所向,足至必达”,
成就了“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