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年关将近,办公楼的楼道挂起了串串红灯笼,大门贴上了大红福字,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我们也开始梳理一年的工作和心情,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每年的春节都是大家最期盼的一个节日。
那红军在长征途中,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是怎么度过春节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中央红军在长征路上度过的那个春节,是1935年2月4日,农历乙亥年(猪年)春节。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辞旧迎新的烟火却并不能冲淡浓烈的战场硝烟。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遵义会议之后的红军依旧是危机重重……
1935年1月下旬:猪年春节将至,红军队伍中却笼罩着低沉的气息。红军的前方是沿长江设防的川军,身后是追击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红军与参与追堵的国民党军之间的力量对比极为悬殊——3万:40万。1月20日:中革军委下达《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旨在使红军能够悄然过江,摆脱围追堵截。为了给中央红军从土城西渡赤水赢得时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红军最高领导层在土城召开会议,决定消灭或击溃尾追川军,以打破蒋介石扼杀中央红军于赤水河的图谋。
1935年1月28日:从拂晓激战至黄昏,因情报有误,故速胜无望,遂根据毛泽东建议不再北渡长江,转而西渡赤水。1月29日拂晓:红军从土城的多个渡口迅速渡过赤水河。“四渡赤水”的序幕就此拉开。
1935年2月3日,农历大年三十:随着土城战役的失利,渡过赤水河后疲惫不堪的红军再次笼罩在失败的情绪中。除夕晚上8时,随中央纵队行动的干部休养连在寒风细雨中跋涉70多里山路,才从风水桥到达石厢子。许多红军指战员是在行军途中辞旧迎新的,干部休养连也没有心思搞什么春节联欢会了!除夕的夜幕降临,中央纵队的各个炊事班开始忙着做“年夜饭”。中央领导们匆匆吃完年夜饭就集中到一起开会,从傍晚开到大年初一凌晨,中央领导们以通宵会议完成了除夕“守岁”。
1935年2月5日,大年初二:中央纵队到达云南威信县水田寨附近名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博古交出了装有文件、材料、公章等象征着中央最高“权力”的几副挑子。大年初三:中央红军到达扎西镇,并在这里停下了一路向西的脚步。因为是春节期间,各部队负责民运和筹粮的干部们四处奔走,试图尽可能地让官兵们吃上一顿饱饭。大年初五:中央政治局在大河滩召开会议,正式通过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大年初六:中央政治局在威信县城所在地扎西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改变原定北渡长江的计划,并对中央红军进行整编。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5日至9日在扎西境内连续召开的这些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实际上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最后完成。大年初七凌晨:中央红军发出《关于各军团的缩编命令》,将30个团缩编为17个团。整编后一个团的兵力达2000多人,相当于整编前的一个师。
1935年2月18日至20日:毛泽东趁贵州国民党军兵力空虚之际,再度挥师黔北,第二次渡过赤水河。随后,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5天内歼灭和击溃蒋介石嫡系吴奇伟部2个师和王家烈主力8个团。这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春节,象征着团聚、象征着美好。而长征途中,红军的春节就是在硝烟与激战中度过的。我想,对每一位中国军人来说,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应该时刻保持警醒: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别名。因为历史一再证明:战争从不因为节日而走开,人民军队永远是一支战斗队。
(本文摘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