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老人
中国有句俗话“活到老、学到老”,意思是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可现实的情况是怎样?现实是20岁想学街舞,想着骨头已经长硬,就选择放弃了。等到30岁的时候想学游泳,结果怕肢体不协调万一呛了水,不得了,又果断选择放弃。等到了40岁的时候,想学门外语方便以后出国旅游,结果才刚刚上完一堂课,就觉得年纪大记性不好,还是坚持不了。现实是残酷的,如果你学会给自己找理由,它也绝对不会给你留任何一点成长的空间。
俞性佑
在成都,有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俞性佑自称自己也是“80后”,虽然年纪大了,但他却从来都不服老,一心寻求学习的状态,更是让很多年轻人都有点自愧不如。就在很多老人连智能手机都不会使用的时候,俞老不但智能手机玩得溜,就连电脑在他手里,都没有一点难度。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俞老凭借着超前的“云概念”思维,通过互联网修“云家谱”,不但让他把自己家族的家谱“数据化”,更是意外地在网上找到了自己的“堂哥”。
俞性佑
据了解,俞老年轻时候是当地盐厂的工程师,曾经是川大材料学教授,从小就对科技非常感兴趣。不过,接触“数据云”,却纯属偶然。当年,俞老通过手机得知成都会召开一场“云栖大会”,这是一个“非常高科技,有很多年轻人去的大会”,虽然并不知道什么是云计算,但他还是兴致勃勃地挎上了小包,带着相机,想去“看个新奇”。就是这次机会,让这位“80后”老人对时下最潮流的“数据云”有了全新的认识。
俞性佑
俞老经历过50年代的社会迁移,当年的搬迁让他和祖辈亲戚们分散到了全国各地,俞老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辈的亲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俞老带着孙女去杭州旅游,顺便走亲戚,在亲戚家,他遇到了一个没想到的人——堂哥的孙子。这让俞老感慨到:我活了80多岁,第一次知道自己有堂哥。
俞性佑
经历过这一次“巧遇”,再度勾起了俞老的“家谱情怀”。之后俞老通过自己编修的电子家谱,在大数据的比对下,俞老搭建了俞氏族谱录入平台,实现了分散全国各地的亲友“在线写族谱”。这种心态,就连俞老的堂侄孙都表示,“老爷子太厉害了,20后打败了我这个90后!”通过俞老的这段故事,足以说明知识决定一个人活着的深度和厚度。“80后”的老人都如此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
名门修谱,专业为修谱服务。喜欢我们文章的话,欢迎关注并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