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泽涛 ▏ 朗诵:雪倚梅影
夫世之东方,威威中华,礼仪之邦,环宇名扬。吾观华夏,尊师绵长,教之有方,声名馨香。夫师者溯源,尧、舜、禹,国庶敬养,重学为榜,兴建学堂,名曰,成均,学养悠常。周天视学,与民同商。武帝大略,受舒主张,师之位曰,礼之三本,尊儒为尚。先师孔圣,游学诸国,门弟三千,著书立说,乃得“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之誉也!韩公传道,授业解惑,师之尊也!孟子礼制,荀子礼法,故传颂千古矣!陶公名言,学而不厌,堪称传世名言。蔡公谓之曰,体、智、德、美,四育健全以成典范。
然吾民族之兴,国家之盛,唯系教育耳!纵观学子历代,盛名之初,遇师之伯乐,奋发读书皆为榜样。总理周公一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振聋发聩,令后世敬仰。嗟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师之道,因材施教,旨明理,明航道。师者身正,则堂令行政通,勿以贫富论优等,勿以分数争英雄。国之学子当有少年毛公“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之气魄。
今之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国以守法,敬业以爱岗。夫谓之为师,当以理想为高远,道德情操为高尚,知识扎实为标杆,仁爱之心为衷肠。嗟乎!夫教师谓国之栋梁,民族之希望,爱生当如子,授业有专长。堂前温良恭俭让,堂后律己以坦荡。夫师者当以教育之兴为伟业,百年树人为宏愿,故誉曰,蜡炬、园丁、春蚕,报桃李以芬芳。夫师之伟功,古往今兮,尊之曰,西席、山长、师长、老师、先生也。今吾中华,民富国昌,师道尊享,学风馨扬。莘莘学子奋发以图强,学以致用,强国安邦,国梦共圆,千古流芳。
注释:
1.尧舜禹时中国第一所大学名为成均 ,此时的学校兼做养老、藏米之所,养老是氏族社会传统,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于是富有知识经验的老人由集体供养担负教育之责,遂有了最初的级别乃为:国老或庶老之称。
2.周天视学指的是西周天子在京师设立的国学堂,天子和诸侯每年都要视学,以表示统治者“尊教重道”。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以儒家为本,把教师与天子相提并论。礼之三本指的是:天地君亲师,教师排在第五位。
4.陶行知名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5.师道尊享,学风馨香出自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原文“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6.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即:无分贵族与贫民,也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立主扩大教育对象。
7.2014年9月9日上午,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邵超(笔名邵泽涛),中共党员,出生于安徽庄子故里――蒙城县。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管理系,现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法学专业)。2000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2013年12月13日发起组织“关爱空巢老人,情牵留守儿童”主题活动。中国基层党组织建设网安徽频道全程采访,并在亳州教育网报道,安徽频道视频专访。2013年12月28日:“荣获2013年度共和国建设事业全国先进个人”。2014年5月18日荣获2014年度共和国“助力中国梦-----最美基层榜样人物”荣誉称号。2015年9月荣获:教育系统优秀校长。蒙城微公益创始人、《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蒙城工作站站长、《蝶梦文苑》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