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并非将干群关系对立,而是贫困户中确实有一大批懒汉、癞汉,就算政府托着他的屁股,他也上不了墙!
一些贫困户越养越懒,越宠越刁。你看,这位贫困户开始向政府要婆娘了。在区长面前,这位贫困户绝不是开玩笑。怕只怕,娶了婆娘忘了穷,一切照旧。
接下来,还会要什么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济南市章丘区一位副区长看望贫困户,送上一个红艳艳的大礼包,然后问他:还有什么困难。老汉直截了当的说:“给我找个婆娘吧!”区长笑了,说:“这个比较困难。”现场一阵笑声。
过去常说,有困难找组织。现在群众真有困难了,结果领导表示:这个有困难不好解决。坦率地说,政府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温馨的尴尬呢?扶贫攻坚本来是改善民生的好事,但无形中吊高了一些人的胃口,把政府都“逼”成了“困难政府”,无法满足群众的要求。
过去,政府逢年过节看望贫困户,一般送点米面油、衣服、棉被之类东西,或给两百块钱。贫困户都感激涕零,倍感温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困户的生活底线相应拉高。如今,领导看望贫困户,再送米面油,贫困户已经瞧不上了。两三百元,也拿不出手了。
人对物质的追求,上去了就下不来。一旦下来,前功尽弃。不念叨前面的好,只抱怨后面的坏。一些贫困户物质匮乏,但大脑沟回丝毫不匮乏。他们对物质的生理反应,和富人一样灵敏,甚至“过敏”。
有个贫困户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耳朵好用,脑子好使。最初,有领导看望,出于同情,会自掏腰包给他两百块,表示一点心意。这位老兄尝到了甜头,后来又有领导来看望,他死死拉着领导的手:“县长这么忙,跑这么远来看我,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上次书记来看望,非要给我钱,我不要,最后硬塞给几百块,真不知怎么感谢。”
县长听着,刚开始很受用,一边微笑一边频频点头:我们的群众觉悟还是很高滴,还是懂的感恩滴,还是理解政府滴······听到后半截时,笑容僵住了,他明白老汉的意思。可是,诸位知道,有的领导出门时从来不带钱。书记都给了,自己不给,说不过去呀!一摸口袋,空空如也。
县长左右一看,办公室主任倒很机灵,悄悄递上5张百元大钞。县长顺势接过来,塞到老汉手里:“老人家,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买点东西补补身子。”
贫困户把钱往外推:“县长,您能来我家,就是我们天大的福气,这钱不能要,不能要······”
县长说:“老人家,别客气,也不多,就收下吧!”老汉再次紧紧握住县长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脑子这么好用,不该是贫困户啊。
有一位贫困户则不同了,电视台要来采访,扶贫工作队连忙送上油、米、面,千嘱咐万嘱咐,要说几句感谢党和政府的话。那知这位贫困户见没有人给钱,心生怨恨,面对镜头只一个劲地说:“感谢油!感谢米!感谢面!”那场面大刹风景,电视节目录制人员和扶贫工作队一脸无奈,差点气的晕了过去。
还有一位贫困户临咽气,还把扶贫工作队和光棍儿子叫到床前再三叮嘱:“一定要守护住贫困户和低保户这两个硬指标,有这两样东西,一辈子就不愁吃不愁喝了!”儿子连连点头称是,在场工作队员脸上个个死灰一片。
有的贫困户还把扶贫工作队当成了“摇钱树”和“榨油机”,表格上签个名字还得送个礼品,否则不签。更有甚者,有的贫困户还给工作队员打电话,要求帮扶人员帮助种玉米,割油菜,其理由则是:我男人打工去了,家里没劳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以前农民那种淳朴、老实的形象已经不在了,部分农民讲权利不讲义务,讲索取不讲奉献,甚至唯利是图,歪风邪气蔓延。现在农村的领导结构框架化严重,经济结构相对松散,农民缺乏集体观念和国家意识,缺乏礼义廉耻之心。我说的是部分农民。
贫困户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困户了,成了“特权户”。政府就是保姆,驻村干部一年到头伺候着二大爷,春天送化肥,夏天送农药,平时油、米、面,逢年过节送红包。尽管如此,有的贫困户仍不领情,总觉得给的太少了。不在领导面前递个好话都是好的,逮着机会还给你上点眼药膏。
有的贫困户成了“地主”,承包地流转给企业,自己不干活,每年收租金。
有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小老板、暴发户,家有存款几十万元,凭借裙带关亲也成了贫困户。
有的贫困户既不种地,也不打工,开着小汽车,吃喝玩乐,消遥自在。
贫困户的优先政策,也造就了一批时代怪胎,子女考北大清华,降分录取;贫困户子女考公务员,优先考虑;贫困户办贷款,政府贴息;贫困户靠政府支助入股分红,学生不缴书费,医院不缴医疗费,三九天和三伏天有的贫困户还长期躺在医院里,自己冬暖夏凉,医院又增加了收入,只是坑了国家,亵渎了扶贫政策。
于是,有个孩子写作文时,表达了雄心壮志:我长大了也要当贫困户。
贫困是世界性难题,古今中外,迄今从来没有完全消灭。实际上,政府的责任是无限的,而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靠送吃送喝送银子,修路架桥盖房子,送分红、送贷款、送股份。有的是见效了,脱贫了。有的却起了反作用,一些贫困户越养越懒,越宠越刁。还有的胃口吊高,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越来越难满足。
由此出现一种怪象:越是既得利益者,对社会意见越大,说怪话的越多。
您看,这位贫困户开始向政府要婆娘了。在区长面前,这位贫困户绝不是开玩笑。怕只怕,娶了婆娘忘了穷,一切照旧。接下来,还会要什么呢?
悲催的是,政府成了无限责任政府,花钱很多,效果有限。其实对那些老弱病残,弱智低能,可以通过社保、医保解决。对于那些四肢健全、年轻力壮、脑子发达的所谓“贫困户”,政府应果断拆桥断奶。遗憾的是,文山书海,格式化和程序化的扶贫,害苦了扶贫干部,难坏了农村干部,惯坏了一批农户。
要生孩子,肚子里得有东西。要扶贫,腰包里得有钱,试问:政府需要投入多少财力和人力才能使这帮人走出这片荒唐的沼泽地?
(公务员高参整理编发,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核实原出处,向原作者致敬)
精彩文章链接:
4、他以新身份亮相湖南,就破解商协会发展瓶颈提出八大路径,并曝光中广协负责人惊人内幕!
10、你好,我是湘三协!
12、星光在星城闪烁 ——“二优”“三优”“五优”颁奖盛典火爆长沙
敬请关注《天下湘三协》姊妹网《高峰论谈》
高 峰 论 谈
热点聚焦 ▎高峰评说 ▎我在论谈
初心不改 与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