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IM技术领域,设计阶段是BIM模型发起和生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从设计阶段对整体项目的重要性角度,还是BIM设计模型对于后续BIM技术应用的适用性角度,设计阶段的BIM技术应用都应成为重中之重。
一般而言,设计阶段可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设计阶段无疑将率先普及BIM技术应用,基于BIM技术的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将是大势所趋。
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主要包含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业主聘请的工程咨询单位等各参与方的组织、沟通和协调等管理工作。
我们先看一下 BIM在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任务和各阶段具体应用点参见表
由此表可以看出:BIM技术在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任务和各阶段BIM技术应用点是互相交织的,各阶段BIM技术应用点都很重要,此处呢,我们主要就设计管理的各项任务进行介绍如下:
质量控制
相比传统的二维设计和制图,基于三维的BIM技术都可以很好地检验和提升设计质量:
1)通过创建模型,可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突出设计效果,满足业主需求;
2)利用模型进行专业协同设计,可减少设计错误;通过碰撞检查,有效避免了空间障碍等类似问题;
3)可视化的设计会审和专业协同,将使得基于三维模型的设计信息传递和交换将更加直观、有效,有利于各方沟通和理解。
安全管理
目前,BIM技术可以更好的配合消防等安全管理工作的疏散通道、疏散宽度、防火门开启等空间属性的检查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BIM模型可以更好的集成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信息,对不满足相关条款的设计进行及时提醒。
造价控制
基于BIM技术进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这是因为BIM模型中不仅包括建筑空间和建筑构件的几何信息,还包括构件的材料属性,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专业化的工程量统计软件中,由工程量统计软件自动产生符合相应规则的构件工程量。这一过程是基于对BIM模型的充分利用,避免了在工程量统计软件中为计算工程量而专门建模的工作,可以及时反映与设计深度、设计质量对应的工程造价水平,为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在优化设计上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使适时的造价控制成为可能。
进度控制
将BIM技术引入进度管理,可以通过对模型的可视化检查直观评价设计进度和深度,从而更好的控制设计进度。
如果基于BIM技术,在相关软件的基础上开发进度管理系统,用于计划任务的编制、优化、下达、执行、检查、考评,能更有效的协助项目进行进度管理。同时,将进度计划与BIM模型结合起来,参建各方以一个项目为中心进行全过程管理,形成一个整体团队协同工作,使用同一进度管理方法,共同完成一份进度计划,遵循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能达到有效提升项目整体效能的目的,还能使得管理者通过网络协同工作方式对项目进度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控制。
信息管理
传统的设计信息管理方式是设计文件和设计模型的存档,由于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众多,这种方式有着明显的缺陷:
1)由于文本信息较多,保存工作量大,导致经常出现信息缺失或者保存不全的情况;
2)这种定时保存文本和模型的方式,不能够体现项目设计上的实时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3)这种保存方式阻碍了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不同专项设计单位之间的交流,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现象。
基于BIM的设计阶段信息管理4点优势
1)满足集成管理要求。BIM能够保留从项目开始的所有信息,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保证了信息的完备性;
2)BIM模型可以体现所有专业的即时更新,保证了所有设计信息的最新的,最有效的。避免了因为信息不及时更新造成的返工等。比如,设计变更可以及时的体现在模型当中,所有专业都能够根据变更做出及时的调整;
3)由于各个专业均是在同一个平台上操作,保证了信息的互通性,方便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
4)满足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BIM模型可以保存设计开始到竣工,甚至运维的所有信息,以满足全寿命周期各方对项目信息的需求。
总之,在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BIM技术就可提高项目设计自身的效率,提高设计质量,强化前期决策的及时性和准度,减少后续施工期间的沟通障碍和返工,保障建设周期,降低项目总投资。
来源|鲁墨教育